有的人可能會說,就算我用了這樣的方法去做決策、選擇,但在實踐它的過程中,仍然充滿阻礙,這樣真的是好的選擇嗎?
我會說,你已經做了「相對最好」的選擇了,既然如此該聚焦的不是繼續思考、尋找更好的路徑或方法,該是把時候花在解決問題上的時候了。很常聽到的問題是,但我怎麼知道這條路徑的選擇真的是對的?如果我前面考慮的那些問題,重點(權重)放錯了怎麼辦?如果有一天到頭來發現我的選擇是錯的,浪費了時間,怎麼辦?
人生的道路不會是直線的,同時我們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、經驗的累積而不斷有新的體悟、感觸、學習。所以沒錯,有可能我們花了一段時間之後,真的發現那不是我要的?!
我會說的是恭喜,而不是遺憾。為什麼說恭喜?因為你發現了!透過選擇後的行動發現了。這總比想了一輩子都沒行動,以為用想的就可以想出來到底什麼適合我、什麼不適合我來得好。關於這部分,我會用爬 101大樓來形容他。
很多目標,我們在還沒實踐它時,都會聽身邊去過的人分享它的美好,或是在電影裡面看到過美麗的風景、有魅力的另一半,但人們既然都花了那麼多的時間與努力去到一個地方、既然電影都花錢也請了導演、攝影師、演員去拍攝呈現,那麼怎麼會花時間描述那些地方不好的地方?所有的人事物,都有他好與不好的所在,我們都是有選擇性的去分享與吸收,不要輕易的就相信了,眼見為憑。
也就是說,當你還在 1樓的時候,你只能想像 2樓以上的風景。但 2樓真正的風景如何?只有等自己爬上了 2樓才會知道、 3樓也是、 4樓也是,一直到 101樓。
那麼,如果我一開始設定的目標是 101樓,當我從 1樓要開始爬時,我有沒有一路留意身旁風景的變化?還是是一路低著頭,拼了命的往上爬,直到 80樓,才第一次抬頭看?而那個看,是隨意看看,還是邊看邊思考, 80樓的風景已經是這般變化了,那 101層的風景,仍然和我想像的一般嗎?
如果爬到了 80層,才發現與自己想像中的落差極大,那也不能說晚,至少是第一次看到就驚覺了。但我們有沒有可能不要等到 80層才發現?能不能在 50層、30層、20層,甚至是第 2層就發現了?當然可以,也許我們一開始沒有足夠多的經驗來做察覺和區分,但記得留意自己的體驗與感覺是不是怪怪的,如果有種說不出來的怪,那問問身邊的人吧?他們當初到 2樓時體驗與看見了什麼?
如果這條階梯去到的方向,發現不是自己要的,那就趕緊回到一樓,換爬別條樓梯吧。投降與謙卑面對自己的弱點與脆弱之處,並不是丟點或者是浪費時間。相對的,我反而會說這才是真正的勇敢與有效率。
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。